您好,欢迎来到428分类目录-新一代网址导航!
当前位置:428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网站百科 » 新疆景点

“新疆景点”网站目录

“新疆景点”网站目录

  • 新疆丝路旅游网

    新疆丝路旅游网

    新疆旅游网_新疆旅行社_新疆旅游攻略景点地图_新疆旅游线路推荐

    www.sltour.cn - 2022-07-30 - 收藏
  • 博尔塔拉

    博尔塔拉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网站百科: 概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曾经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之地,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北部与塔城地区毗邻,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全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两县一市,人36.8万人,属多民族聚居地区,共有35个民族成分,居民主要为蒙古族。民俗风情浓郁、丰厚,草原文化悠久绵长。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博乐市为州府所在地。“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灰色的草原”。 博尔塔拉,或称博乐,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博乐一带,汉代是乌孙辖地。唐朝置双河都护府。清末设博尔塔拉巡检。1920年设博乐县,隶属伊犁道。1954年将伊犁专区的博乐、精河、温泉三县划出,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84年撤博乐县建市,为自治州首府。 博乐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平均气温5.5℃,1月份平均-17℃,7月份平均23℃,冬春多雨雪,全年多风。阿拉山口是著名的大风口。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高山明珠赛里木湖,奇石嶙峋的怪石峪,涧清林啸的哈日图热格林场,西北国门——国家一级口岸阿拉山口口岸,清幽宜人的温泉,比恐龙还古老的新疆北鲵(娃娃鱼)。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令您的行程充实、难忘,第二条欧亚大路桥贯穿全境,公路、铁路并举,交通便利,几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旅游团队。 历史沿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曾为塞种人游牧地。魏 晋 南北朝时为柔然、悦般活动区域。唐朝在博尔塔拉设“双河”都督府,为西突厥游牧地。元明为卫拉特蒙古游牧地。清 乾隆年间,从张家口调察哈尔蒙古兵丁进驻博尔塔拉屯垦戍边,后又有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的土尔扈特西部落驻牧于精河。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7月13日成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有“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清代诗人洪亮吉语)之美誉。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北部和西部,以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西段山脊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塔城地区乌苏县、托里县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尼勒克、伊宁、霍城三县相邻。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乐市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距离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24公里,是闻名世界的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博乐市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辖区内有五个乡镇和两个国营农牧场及农五师的六个农业团场,生活着汉、蒙、维、哈等31个民族,总人口25万(含兵团)。总面积7956平方公里。 精河县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东大门,东连乌苏,西接伊犁,南依天山西段婆罗科努山,北邻塔城地区,它以\"精河河\"得名,是一个蒙、汉、维、哈、回等2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现辖二镇、三乡、二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的3个团场。总人口13万人(含兵团),总面积11280平方公里。 温泉县 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南邻伊犁地区,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83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总面积5893平方公里,因境内有多处温泉而得名。温泉县是个农牧结合的边境县,辖二镇、四乡、三个国营农牧场,另驻兵团农五师两个团场,居住着蒙、汉、哈、维等19个民族,总人口7.18万人。 阿拉山口口岸 北临哈萨克斯坦,东临塔城地区,介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素有\"准噶尔山门\"之称,是我国*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口岸辖区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口岸现有常住人口近万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阿拉山口自1991年开办铁路临时货运以来,过货量以平均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6年,阿拉山口口岸全年完成过货1462.73万吨。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通讯、文化娱乐、旅馆、饮食、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渐趋齐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人气聚集、工贸兴旺的景象。 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05年1月,经自治区编委批准成立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赛管委\",新机编字〔2004〕111号文件),为自治州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授权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职能。 地域文化/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明显。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外,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古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蒙古族的服装华丽、美观,别具一格。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组成部分。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蒙古牧民多住宜于拆装搬迁的蒙古包,形成草原风情浓郁的独特居住景观。 蒙古族牧民的主食是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奶制品主要有酸奶、乳酪、奶干、奶皮子、酥油等,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茶,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蒙古葬礼较为简单,葬式以土葬为主。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过大年,也称过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 、《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较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民风民俗/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从元朝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语把僧人尊称\"喇嘛\"(意为上人、师傅),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 衣食住行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食品有奶制品、抓饭、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馕、油炸食品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喜欢食用牛羊肉之外,他们也开始食用鱼虾等海味品,其饭菜的花样也变得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婚俗礼仪 婚俗是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婚礼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举行婚礼之前要举行\"尼卡\"仪式。这种仪式由阿訇(神职人员)主持。 传统娱乐 蒙古族的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称,凡喜庆节日、宴会,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异常丰富,有《牧歌》、《习俗歌》、《谚语歌》、《思亲歌》等。民歌分\"长调\"和\"短调\"两类,弹唱时使用一种叫\"托布秀儿\"的弹拨乐器,发音独特,声调悠扬。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节奏欢快,舞步轻盈。民间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开勒》、《崩崩尔腔》、《奥里克特克》和《沙吾尔登》等较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维吾尔族歌舞轻松愉快,自由活泼,主要是手臂和脚腿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舞蹈姿势没有定式,随意变化,\"麦西来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常见的\"热瓦甫\"、\"都他尔\"和\"达甫\"(手鼓)等。哈萨克族最著名的民间说唱艺术是阿肯弹唱,通常由一人或两人边弹冬不拉边演唱。最为常见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刁羊和姑娘追。\"花儿\"是回族人民独有的民间歌唱艺术。 博州哈萨克族之沿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15世纪初,古代哈萨克人主要分布在四个汗国之内,即阿布尔海尔汗国、诺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以及从察哈尔汗国分离出来的蒙兀斯坦汗国。当时,哈萨克各部落分布范围很广,而且每一个部落都很分散,并不都聚居在一个地方。明景泰七年(1456年),已经灭亡的白帐汗国较后一个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率领哈萨克各部迁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建立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建立不久,汗国即将所属各部按部落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玉兹,也就是清代文献中记载的右、左、西三部。三个玉兹下又各分若干部落,其中大玉兹以乌孙部落为基础,包括阿勒班在内的13个部落,领地在巴尔喀什湖南部以及伊犁河到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中玉兹的领地在锡尔河北部,小玉兹的领地在现在的哈萨克克斯坦西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当时在西域占统治地位的准噶尔蒙古在向南疆、青海扩展的同时,向西发动对哈萨克人的进攻,征服阿拉套山和托克马克地区的两个哈萨克部落。18世纪20年代,准嘎尔统治者率军进入锡尔河流域,攻占哈萨克汗国首府及其所属城市,烧杀掳掠,使哈萨克人民遭受深重的灾难,迫使他们离开原牧地,四处逃散。18世纪50年代,清朝统一准嘎尔部,解除哈萨克人来自准噶尔的威胁。哈萨克大、中玉兹先后归顺清延,并献马进表,表示\"永为中国臣仆\"。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小玉兹也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北京表示归顺。部分哈萨克牧民在平定准嘎尔后,陆续迁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等地放牧。 18世纪中叶,沙俄入侵哈萨克草原和原属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清同治三年至光绪九年(1864-1883年),沙俄迫使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地绝大部分划归俄属。 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哈萨克乃曼部落黑宰氏族头人因不满沙俄的残暴统治,率众3000余户归附清廷。黑宰氏族原属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参赞大臣管辖,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方。此次归来,因塔尔巴哈台无地安置,便安置在今博尔塔拉境内的阿拉套山一带游牧,由察哈尔营领队大臣就近管束。 光绪九年(1883)九月,中俄双方在安设塔城至博乐以北边界界碑时,沙俄代表节外生枝,胡说中国所属巴尔鲁克山的哈萨克牧民已加入俄籍,只有\"将此山借让给我(国)\"才能\"中外两益\"(光绪朝《清季外交史料》,卷三六),闭口不提\"人随地归\"之事。在沙俄的无理逼迫下,清官员同意将巴尔鲁克山租借10年,期间驻牧巴尔鲁克山一带的哈萨克乃曼部落的卡拉克烈依氏族,不堪沙俄殖民者的统治,由巴尔鲁克山迁入博尔塔拉,而原游牧于阿拉套山的黑宰氏族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迁往伊犁河流域,交由厄鲁特领队大臣管理。随后,又有卡拉克烈依氏族的霍加胡力部落、托克马克部落,分别从裕民和托里县的马依力、乌苏县的波尔克等地迁往博尔塔拉。 20世纪初,仍不断有俄属哈萨克人迁入新疆。据统计,此间仅迁入伊犁地区的大约有6000人左右。民国三年(1914年),中俄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民国元年(1912年)7月20日之前迁入中国而未返回的哈萨克人,一律取消俄国国籍,加入中国中籍。 民国五年(1916年)秋,在沙俄境内的哈萨克人再次举行起义,沙俄派军队镇压,大批哈萨克牧民为躲避屠杀进入新疆。据记载,此次逃入中国境内的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共计30万左右,其中逃入伊犁、塔城和博尔塔拉的有十几万人,但是没过多久,大部分被遣送回国,留下的小部分人散居在新疆北部各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10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令伊犁行政长公署,将游牧于阿拉套山等地的哈萨克卡拉克烈依牧民就近划归博乐县和温泉设治局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博乐、温泉、精河三县共有哈萨克族17598人,成为当时博尔塔拉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博尔塔拉的哈萨克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1954年达1.9万余人。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有少部分哈萨克族人和维吾尔族人陆续迁居苏联。1962年,全州哈萨克族人口下降至16348人。自此以后,博尔塔拉的哈萨克族人口继续回升,到1985年底,发展到32512人,主要分布在牧区。 博州维吾尔族发展变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唐开成5年(840年),建立于漠北的回鹘汗国被其属部黠嘎斯所破,部众分为四路奔散,其中一部逃往准噶尔盆地葛逻禄人的居地,与其长期杂居,回鹘是维吾尔族先民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清代,有大批维吾尔人从新疆南部移居新疆北部各地。据记载,乾隆25年(1760年),300余名维吾尔人奉命移居伊犁包括博尔塔拉等地屯田;次年二月,又有500户迁往伊犁各地。明国时期,南疆的维吾尔族仍陆续迁往北疆各地,使北疆各地的维吾尔族人口猛增。据不完全统计,民国30年(1941年),仅博乐县就有维吾尔族3566人。民国33年(1944年),精河、博乐、温泉三县共有维吾尔族6926人,其中以博乐最多,有4340人:精河次之,1938人;温泉最少,有648人。民国38年(1949年),三县共有维吾尔族人8149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维吾尔族人口有较快增长。到1985年,全州维吾尔族人口共计39991人,占自治州人口总数的13.6%,仅次于汉族,广为分布在城镇和农村。 (宗教信仰) 维吾尔族先民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袄教(拜火教)和佛教,10世纪以后改信伊斯兰教。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中亚地区伊斯兰教的萨曼尼王朝,把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喀喇汗国,后分两路向内地传播。南路沿大隔壁入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并继续向东伸展。北路由喀什传播到阿克苏和库车等地。到16世纪,遍布新疆南北各地。也就是说,至迟到16世纪,散居在博尔塔拉的维吾尔族已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每日做礼拜,每周星期五举行一次聚礼(主麻礼拜),每年开斋节(又称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亦称库尔班节或宰牲节)举行会礼。礼拜前必须按规定小净或大净。 伊斯兰教中主持教务、讲授经典的谓之阿訇。凡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均请阿訇颂经,消灾去邪,赐祥祝福。 (语言文字)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分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标准语以中心方言为基础,以伊犁---乌鲁木齐为标准音。 公元8世纪,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人曾使用突厥文,回鹘西迁后,始以粟特字母为基础创造自己的文字---回鹘文。公元10世纪,喀喇汗朝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到公元15世纪,成为维吾尔族和新疆、中亚一带突厥语诸族通用的文字。由于起初主要在原察合台汗国的领地使用,故又被称为察合台文。现行的维吾尔文即是在晚会期察合台文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196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字改革委员会曾对维吾尔文进行改革,以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被称为\"新维吾尔文\",原阿拉伯字母称\"老维吾尔文\"。1965-1982年,新老文字并用(新文字主要用于中小学教育)。但因全面改用新文字的条件尚不成熟,两种文字并用又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从1982年9月起停止使用新文字。 现行的维吾尔文共有32个字母,从右向左横写。每个字母按照出现的位置而具有单独、前、中、后等几种不同的形式。词汇特点是,构词法以词根加附加成分为主,也有词根加词根的方式。借词主要包括不同时期借入的汉语词,信奉伊斯兰教后借入的阿拉伯、波斯语词,现代借入的俄语词以及国际通用术语等。 博尔塔拉的许多维吾尔族人特别是维吾尔族干部,一般还通晓蒙、汉两种语言。 (服饰) 维吾尔族男子穿的长袍被称为\"袷袢\",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现在男子一般都穿西装,妇女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都爱戴\"尕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饮食) 维吾尔族人主要以肉、馕为主食,辅为奶茶。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有用来打馕的馕坑。馕坑中空外圆,口小下大,坑的内壁用胶泥、盐、羊毛混合制成,下侧留一通风小口。烧馕时,先将木柴放入坑内,点燃后,烧烤内壁,待木柴烧至炭状,再将面饼贴于壁上,约20-30分钟,面饼焦黄而熟。日常食物除肉、馕以外,还有烤包子、面条、抓饭等。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吃抓饭。集市上出卖的烤肉、薄皮包子、水饺等,都是人们喜爱的食品。瓜果是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必需品。 (民居) 维吾尔族农民的住房一般都是庭院式或土木建筑。房屋呈东西走向,门朝南开,有的正房两边还盖有耳房。一般人家的墙壁喜粉刷成天蓝或米黄、乳白色,房前屋后多栽培果树,家家门前种植葡萄。室内打有一尺多高的地炕,上铺毛毯,用以起居坐卧。有的墙壁上修有壁龛,是放置日用物品的。居室内的正墙上一般都挂有彩色壁毯,现有许多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家庭普遍有流行式样的家具、沙发、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等。 (出行) 维吾尔族人过去用以代步的工具是马和毛驴,现在一般出门,近者骑自行车,远者乘公共汽车。 (家庭与婚姻) 维吾尔族是一般都是小家庭,子女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吃住,另起炉灶。 旧时维吾尔族结婚一般要经过三个程序:一是议婚,二是订婚,三是成婚。其间还有许多礼仪,议婚与汉族的提亲、说媒有些相仿,但表达方式很特别。媒人到女方家后并不直言提亲,而以连襟为辞,极为含蓄。女方家听后,宗亲商议,若允可,由媒人转告男方。男方家便杀一只羊,煮熟,由媒人送往女方家做订婚之礼,并在同日议定婚期,讲好男方应聘之礼。成婚之日,鼓乐手前引,新郎及父母亲友随后,带上聘礼前往女家,女家当日摆宴设席,并酌请亲友、阿訇,先由一位尊长迎接男家礼物,继由新娘父母检看,之后由新娘母亲将钱物分与婿女,所分布料,三日内制成新衣。新郎在女方家住下,但不得与新娘同居。3日内,新郎父母每日都要到女家,早去晚归。至第三日,女家复请阿訇,为之诵经,新郎及其父母都要对真主起誓,不得虐待其女。誓毕,新郎、新娘一同回婆家。过三日,男家设宴请女家父母及亲友,并伴以歌舞,终日而散。现在,维吾尔人结婚仪式逐渐简化,仅在结婚之日起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吃抓饭,唱歌跳舞,祝贺新婚。 (伊斯兰教历、节日及礼仪) 过去,维吾尔族人使用伊斯兰教历。伊斯兰教历是以太阴(月亮)运行计算年月和以穆罕默德迁徒之年为历法,中国曾称为回历或回回历。公元622年9月24日,穆罕默德率众从麦加迁到麦地那,后人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规定将此年确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并为计算方便,将迁徒之年的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相当于公元622年7月16日)改为教历元年元旦。 伊斯兰教历岁首无定期,不设闰月,惟有闰年,其计算规律是,太阳圆缺1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时44分2.8秒;太阳圆缺12周年为一年,历时354日8时48分33.6秒。月份大小相等,单月为大建,30天;双月为小建,29天,全年354日,所余8时48分33.6秒积至3年左右多出一日,置于12月末,作为闰年,全年355日是。伊斯兰教历以30年为一周期,每周期第1、3、4、6、8、9、11、12、14、15、17、19、20、22、23、25、27、28、30等19年为平年,其余11年为闰年。 伊斯兰教历对昼夜的计算,以日落为一天之始,到次日太阳落为一天,即黑夜在前,白昼在后,构成一天。 伊斯兰教历自唐代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仍以回历推算斋月、朝觐期及宗教节日。 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称开斋节为肉孜节。\"肉孜\"系波斯文的音译,意为\"斋戒\"。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戒月。在这一月内,除产妇、患病者及小孩外,凡成年健康的穆斯林均为全月封斋,每天白天禁止饮食,封斋第29日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天,第二天为开斋节。当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訇讲经施教。会礼之后,互祝节日吉庆幸福。 \"古尔邦\"系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故\"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定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是伊斯兰教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据传说,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晚年得子伊斯玛仪。当其子13岁时,安拉\"启示\"要其向安拉献子,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据说此日是阿拉伯太阳历的12月10日。阿拉伯人为纪念易卜拉欣父子为安拉牺牲的精神,便在此日宰牲。公元623年,穆罕默德将此日定为古尔邦节。每逢节日,穆斯林沐浴盛装,举行会礼,宰牲待客或馈赠。节日期间,家家炸油馓子、宰羊、男女老幼着新装,走访亲友,互相拜年。 维吾尔族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普遍受到尊敬。旧时,遇尊长要交手抚胸,并俯首向长者问安。老年人吃饭或同朋友见面,常用双手摸面做\"都瓦\",表示祝福。长见幼以亲吻额头或面颊致礼,女子相见贴面表示礼节。现在人们见面一般握手问好表示礼节。 (歌舞) 维吾尔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其歌舞轻松欢快,并富幽默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舞蹈主要是手臂和腿脚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节奏感强,特别是运用踏步的舞较多,舞蹈姿势没有定式,只要脚步踏节拍,可以随意变化,自由活泼,有时不用乐器伴奏,人人嘴哼曲调,手打节拍即可翩翩起舞。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多种。\"麦西来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在农村,结婚、节日、欢迎宾客以及一切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幼皆载歌载舞,十分热闹。 维吾尔族的民族乐器有十几种,常见的有\"达甫\"(手鼓)、\"都他尔\"、\"热瓦甫\"等。 回族沿革/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清同治三年(1864年),精河南关住回民50多家。清光绪元年(1875年),精河南关、永集湖和大河沿子一带有从陕西、甘肃迁来的回民,大部分经商,少数耕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精河县有回族居民108人,其中男97人,女11人。民国十三年(1924年),精河驻汉、回步兵各1营。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博乐有回族居民42名。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博尔塔拉有回族居民83名,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为137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乌鲁木齐、托克逊、伊犁等地相继迁来一些回族居民,多从事帮工和小本经营。分配来的干部及安置的复员军人中,有部分回族。20世纪60年代乌鲁木齐铁路局下放干部中有几户回族。还有陆续从甘肃、青海、宁夏、河南、陕西迁来一批农民,被安置在3县农村务农,其中有一些回族。 1966年,自治州已有回族3425人。1985年,发展到8488人,占自治州人口总数的2.9%。 回族的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主要聚居在农村,通常以村为单位,自成聚落,也有与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杂居的。 旅游产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旅游资源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造就了博尔塔拉独特的旅游资源。著名的自然风景有集高山、湖泊、草原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有巧夺天工中国西部罕见的山石景观--怪石峪;曲径通幽的*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有被誉为仙泉、天泉和圣泉的阿尔夏提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和博格达尔温泉;有比恐龙还要古老的世界独有的\"活化石\"、孑遗动物新疆北鲵;人文旅游资源有分布广泛的草原石人、古城遗址、岩画群、古墓群及出土文物;有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每年一度集文体活动与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那达慕\"草原节。 ●旅游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博州旅游业开始起步,并确定了以赛里木湖为重点的旅游开发,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方式上下功夫,从而加快了自治州旅游业的发展步伐。2006年,博州围绕自然资源、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着力构建 \"一边\"(阿拉山口边境游)、\"二区\"(赛里木湖为主的草原高山湖泊旅游名胜区、艾比湖为主的生态人文、科考旅游区)、\"三线\"(州内环线、北疆铁路一线、312国道一线旅游线路)旅游格局,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4.4万人次,增长25.6%,旅游收入8036万元,增长22.3%。 ●名胜推荐: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蒙语音为\"山脊上的湖\",古称\"乳海\",清代曾在湖东岸设鄂勒著依图博木军台,即三台,因此又称\"三台海子\"。水域面积458平方公里,最深处91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2073米,是新疆海拔较高、面积较大的高山湖,也是全国较大的高海拔冷水鱼养殖场。2004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 新疆较大的咸水湖---艾比湖艾比湖蒙语意为\"向阳之湖\"。位于阿拉山口以南,是典型的内陆盐湖,海拔189米,湖面面积550平方公里。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较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也是新疆较大的咸水湖。湖畔是*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马鹿、黄羊、野兔和野鸭等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野生植物的宝库。2000年6月,艾比湖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东部还有82万亩*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风景区位于博乐市西北40公里处阿拉套山南麓的密林幽谷之中,与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相邻。\"哈日图热格\"意为\"黑雕出没的地方\"。从峡谷向北,碗蜒曲折纵深15公里,奇峰秀丽,曲径通幽,飞瀑流泉,鸟语花香。风景区主要有\"一线天\"、\"冰笋洞\"、\"盘龙山\"等著名景观。 2004年11月被批准为*森林公园。 亚洲规模较大的怪石群---哈布图哈怪石峪风景区 哈布图哈怪石峪风景区以奇石象形闻名,海拔在 780-1350 米之间,总面积230 平方公里,位于博乐市东北48公里,阿拉山口西南26公里处,与艾比湖相邻,是我国西部巨大的怪石群之一。褐红色的花岗岩石,由于强烈风化、雪蚀,演绎成神态各异的象形,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骆驼静卧,有的像龟兔赛跑,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啸傲山林的猛虎、思念游子的老人、天狗望月、母子情深、狮身人面、孔雀开屏等等。 全国*以地热资源命名的县----温泉县 温泉县地热资源丰富,最著名的温泉有3处,即博格达尔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阿尔夏提温泉,分别被誉为\"圣泉\"、\"天泉\"、\"仙泉\"。泉水温度均在42℃-65℃之间。泉水中含有碘、硫、磷等多种矿物质,水质润滑,经常淋浴对皮肤病、关节炎、气管炎、高血压以及胃病、眼病等有明显疗效。温泉县境内还有三亿五千万年繁衍史的珍稀动物新疆北鲵,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其栖息地已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该物种在世界上仅分布于我国温泉县和哈萨克斯坦边境极度狭窄区域,种群数量处于濒危边缘,已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 草原石人 在温泉县的阿尔夏特草原、乌拉斯泰草原和米尔其克草原上,分布着比较密集的古代突厥民族的石人墓,墓葬时间约在公元六至七世纪,或延续的时间还要长些。在阿尔夏特的石人墓中,有两座东西相距五百余米的石人墓,一个石人面向东偏北五度,高一点四五米,为白砂岩石的全身雕像,圆脸、大眼、八字胡、戴项圈,身着反襟大衣,腰系宽带,右手持杯,左手杖刀,腰带上还佩有一把小刀,刻法比较精细。石人背后约四米处,有一座用数百块卵石摆成的不规则的方阵,南北十二米,东西九米。紧邻方阵西面,有一道用两排大小不等的石块垒成的围墙,南北十一米,东西四点五米,在其他地区的石人石堆墓中颇为罕见。另一个石人面向正东,高出地面九十六厘米,是用粗刃具在青砂石上划刻而成,头部尚完好,除无胡须外,其余与上述石人略同,但大部分已模糊不清,身后亦有方阵。这两座墓葬已于1973年发掘,石人现陈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乌拉斯泰和米尔其克草原石人,大者高八、九十厘米,小者只有三、四十厘米,所用石料和人物形象都与阿尔夏特石人基本相同。 那达慕草原节 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夏秋之际,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要举办那达慕草原节。 草原节期间,草原上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各民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骑马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和观看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竞赛。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还常常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如今,博尔塔拉的\"那达慕\"草原节已成为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 资源特产/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州地处祖国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较高气温44℃,极端较低气温-36℃,年平均气温3.7℃—7.4℃,无霜期153—195天。全州可耕地面积300多万亩,已耕地175.35万亩,草场面积2555.85万亩,地表水资源20.26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0亿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39种,其中,盐、硭硝、石灰石、铜等开发潜力巨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远的历史,造就了博尔塔拉独特的旅游资源。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在中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博州至少拥有19种,资源种类齐全,特色强。著名的自然风景有集高山、湖泊、草原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赛里木湖;亚洲面积较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的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尤其是新疆北鲵是比恐龙还要古老的世界独有的“活化石”、孑遗动物;有巧夺天工、世所罕见的山石景观——怪石峪,曲径通幽的哈日图热格河谷;有被誉为仙泉、天泉和圣泉的阿尔夏提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和博格达尔温泉,对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神奇,博格达尔温泉是全疆著名的疗养胜地;人文旅游资源有分布广泛的古城遗址、岩画群、古墓群及出土文物;有新疆三大旅游节之一的、每年一度集文体活动、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那达慕”草原节。乌鲁木齐—阿拉山口—怪石峪—温泉—赛里木湖三日游已纳入新疆“五区三线”旅游总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还有原始生态游、沙漠探险、沙疗及高山滑雪等。博州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宜农宜牧、宜林宜渔。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枸杞、小麦、玉米、油葵、甜菜及各类瓜果等。博州棉花以其洁白度高、弹性强、含糖低等优势,倍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每年7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150万担,是新疆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精河枸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种植规模、品质、总产、出口量均位居全国*,其主产区精河县托里乡被称为“全国枸杞之乡”。精河枸杞还荣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随着枸杞批发交易市场的建立和以枸杞为原料的深加工的逐步发展,枸杞产业将得到迅速壮大。博州还是新疆重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全州现有细毛羊51万只,年细羊毛2380吨,依托新疆“萨帕乐”品牌,博州细羊毛每年在南京拍卖市场上都是热销产品;1998年以来,博州连续6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和凹目白鲑鱼卵近3000万粒,孵化鱼苗1400万尾,投入赛里木湖试养成功,年产商品鱼300—500吨,创全国引进并繁育高山冷水鱼之先例。为解决鱼种自繁问题,建立了冷水鱼繁育基地,被国家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赛里木湖已成为国内较大的冷水鱼养殖引种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博州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其工业体系也主要依托农副产品资源,形成了棉纺、制糖(甜菜糖)、酿酒、制药、粮油加工、建材、盐化工、枸杞和卤虫深加工以及进口木材、皮革、废旧金属等加工业体系。 土地资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99万公顷、草地面积162.42万公顷、林地面积17.56万公顷。全州人均占有土地7.31公顷,其中耕地0.35公顷、草地4.73公顷、林地0.48公顷,分别是我国人均占有面积的7.9倍、2.9倍、17.5倍和3.6倍。 森林资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自治州的森林资源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其中天然林面积17.56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0.8万公顷。在天然林资源中,山地森林分布集中,利用价值大。全州山地森林总蓄积量819.5万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量692.8万立方米,疏林及散生木蓄积量126.7万立方米。自治州树种资源较丰富,有乔木17科、49属、108种,灌木半灌木16科、27属、135种。 生物资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有野生动物上百种。初步查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27种(主要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马鹿、大天鹅、小天鹅、新疆北鲵等);属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2种(赤狐和白鼬),二级保护动物1种(伶鼬)。 矿产资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自治州有多种成矿地质条件,现已发现矿产39种,其中盐、硭硝资源丰富,属优势矿产。建材矿产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产地20多处。石灰石总储量575万吨,石膏储量3万多吨,珍珠岩储量1000万吨,大理石年产量4300吨,花岗岩总储量583万立方米。此外,还有较丰富的粘土矿、石棉、石墨矿化点。化工矿产主要有盐、硭硝、磷等4种。盐、硭硝主要分布在精河县艾比湖周围。1976年,经中科院 青海湖研究所估算,艾比湖盐矿的食盐储量12500万吨,钾盐200万吨,硭硝9700万吨,硫酸镁10700万吨,硼6万吨,溴2万吨,碘400万吨。磷矿分布在精河县西南,发现6处,探明4处,总储量1298万吨。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铜矿、铅锌、钼矿等,矿床(点)56处。铁矿发现9处、探明3处,储量33.7万吨。铜矿6处,储量156.6万吨。铅锌矿5处,估算铅储量为3398吨,锌储量为1625吨。钼矿有6处,储量为10256吨。钨、锡矿有8处,储量为5626.5吨。此外,还发现3处金矿,储量还需进一步探明。 阿拉山口口岸/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口岸建设 阿拉山口口岸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北临哈萨克斯坦,东临塔城地区,介于阿拉套山与巴尔鲁克山之间,素有\"准噶尔山门\"之称。口岸辖区面积为2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口岸现拥有常住人口近万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商业、金融、交通、运输、仓储、通讯、文化娱乐、旅馆、饮食、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功能渐趋齐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呈现出人气聚集、工贸兴旺的景象。 通关过货 阿拉山口是我国*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自1991年开办铁路临时货运以来,过货量以平均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2005年,阿拉山口口岸全年过货突破1120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39.96亿美元,上缴海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7.54亿元,分别占到全疆总量的87.3%、50.3%和92.6%。随着中哈石油管道建成运营,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铁路、公路、石油管道运输\"三位一体\"的能源资源大通道,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对中亚和欧洲陆路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平台。

    lyj.xjboz.gov.cn - 2022-06-01 - 收藏
  • 浙江温泉旅游网

    浙江温泉旅游网

    温泉旅游营销联盟

    www.zjwqw.com - 2021-11-06 - 收藏
  • 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景区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主要由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可可苏里、伊雷木湖、额尔齐斯大峡谷组成,集峡谷河源风光、沼泽湿地景观、寒极湖泊、地质矿产资源等景色为一体,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徒步、摄影、科学考察为主要特色的国际原生态旅游景区。 网站百科: 城镇简介/新疆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发源不久的额尔齐斯河刚好从镇中穿流而过,便是镇名的来历。该镇位于富蕴县城东北48公里的阿尔泰山间,这里是新疆的“冷极”,又是“天然矿物陈列馆”,还是“宝石之乡”。 自然地理/新疆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镇位于阿尔泰地区富蕴县西北部,距县城距离52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88°50′,北纬47°20′,可可托海镇为山地,海拔1200米左右,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冬寒夏凉,素有“中国寒极”之称。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7℃,较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极端*气温-51.5℃。极端*气温37℃,年平均气温-1.9℃。夏季少雨日照长,冬季风大多雪。年均降水量250毫米,年平均风速1.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冻土深度2.2米,无霜期120天。东临吐尔洪乡,西接铁买克乡,行政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镇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由东向西流经全镇,将山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目前,全镇总人口6000余人,由汉、哈、维、回等七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占38.24%,哈萨克族占40.88%,维族占13.88%,回族5.58%,其他少数民族占1.42%。镇辖三个居委会,一个行政村。该行政村名为塔勒特村,该村全为哈萨克族,有149户714人,耕地面积2280亩。行政区内有1个大型工矿企业-新疆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15个行政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新疆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镇是依托新疆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此镇曾是富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三十年代初为游牧区,当时河两岸山青水秀,苍松、翠柳、白桦交错葱郁,为此哈萨克族牧民称之为“可可托海”,语意为绿色的丛林。1935年在此地发现稀有金属矿藏,1951年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到1955年苏联撤离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遗留下许多俄式建筑,是一个具有五十多年稀有金属矿产品生产历史,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稀有金属矿山企业,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余人。可可托海黑色金属居全新疆之首,排名中国第二,特别是稀有金属、重金属闻名遐尔,可可托海镇辖区内稀有金属矿早在中国建国初期便响誉海内外,被称为世界第四大露天矿的“三号矿脉”,含有钽铌、钾、硅等84种矿物,被中外专家称之为“天然矿物陈列馆”。60年代,从三号矿脉开出的矿石就占了中国还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三号矿脉”经多年的开挖,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好似一顶草帽,深达200余米,“三号矿脉”已通过申报获得“*地质公园”称号。 发展状况/新疆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镇拥有大量的俄式建筑,有历史文化名镇的美称,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冬寒夏凉,是盛夏休闲避暑的理想去处,周边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可可托海东沟旅游风景区是继哈纳斯之后又一处值得开发的精品级风景区。可可托海镇交通便捷,物业通畅,为富蕴县较为繁华的商业流通乡镇。其文化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自建镇至2008年,可可托海镇现存40余处俄式历史建筑,其建筑工艺精湛,独具一格,影响深远。可可托海镇山水资源非常丰富,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四面环山,特别是东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那里山环水绕、奇石怪岩,尤其是笔直耸立在额尔齐斯河畔的一座酷似一口大石钟的石山,更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西部有水草丰腴、辽阔无际的夏季牧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伊犁木湖离镇区约2公里处,可可托海电站就建在深136米的石山之下,这里还有1932年发生8级大地震因山体塌陷而留下的约300公里长的地震断裂带;经过宣传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额河源、神钟山、“三号矿脉”、夏季牧场、地震断裂带为代表的景点;在额尔齐斯河还发现了一枚奇石,约1cm3大小,晶莹透明的结晶体,其结构与已知的晶体结构不一样,因此就以“额尔齐河石”命名,价值在1000万左右。可可托海景色不仅秀美可餐,其周围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为中国有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可可托海还是宝石之乡,海兰、碧玺、水晶、紫牙乌等宝玉石,白云母等非金属更是富集于此,镇内集体及个体珠宝加工销售店铺星罗棋布,各类产品晶莹剔透,是旅游购物的绝佳之品。  发展规划/新疆可可托海镇 自从可可托海被命名国家地质公园后,可可托海镇做为阿勒泰北部地区的旅游发展优势日益凸现出来,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了《可可托海镇城镇总体规划(草案)》,不断加大了*重点小城镇建设的申报力度;调整、修订了市镇总体规划和俄式建筑保护规划;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有效保护城镇原有风貌、格局和特色的同时,审慎地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做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兼顾,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处理好新与旧、传统与创新、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同时利用文化资源,合理安排景点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地质公园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势和效能,努力发展成为旅游业发达、工商业繁荣的独具风格的边陲小镇。 四季风景/新疆可可托海镇 春季(4-5月):干旱多风,温度变化大,降水少。夏季(6-8月):夏季短、少炎热。光照强、昼长夜短。山区夏季凉爽,月平均气温小于20℃。秋季(9-10月):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每月晴天日数平均为21~29天;降水较夏季显著减少,阿尔泰山区7月底即见初霜。初雪日在9月底10月初,9月下旬至11月由阿尔泰山区向南至河谷平原先后形成冻土。冬季(11月-翌年3月):冬季严寒漫长,积雪厚。阿尔泰山区东部的青河、可可托海一带,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零下20度,其中,可可托海最冷。 基础建设/新疆可可托海镇 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该镇本着“解放思想、规划先行”的工作思路,正视不足,自己动手,致力于城镇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把城镇建设纳入统一化、市场化运行轨道。近年来,在完善镇区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1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工程建设;客运站及附属设施建设;镇中学宿舍和*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2000平方米的商业住宅楼;2家旅游宾馆改造建设;中心卫生院供暖、供水建设,花园式医院标准整体规划。加大城区的兼容改造,拆除危旧房8000平方米, 新增公共绿地30余亩。 特别是2007年,我镇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加大了与稀有公司的沟通协作。不断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及镇容镇貌的规划,仅2007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为2150余万元。其中:办公设施项目投资359万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1200余万元,抗震安居项目建设投资319万元,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投资47万元,拆迁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71万元,产业化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54万元。 财源建设空间不断拓宽。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可可托海镇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每名科级领导干部拿出2000元,带头参与到社区(村)的产业化发展中去,以此激发农牧民群众参与特色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培育“一村一品”,抓好集体经济增收新亮点。团结路社区蓝天幼儿园运转良好,目前有儿童50余名;手套编织设备已配齐,投产后日产量可达600双;社区自筹资金从事阿魏菇大棚示范种殖;塔拉特村集体旅游接待帐篷运营良好。三是强化管理,减少开支,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益。不断完善村财镇管,推行一村(社区)一台帐管理办法。2007年,团结路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万元大关,塔拉特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万元。[1] 经济概貌/新疆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大发展、大突破”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招商兴镇、旅游活镇、产业富民的思路,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功能为主线,着力培育和发展以产业经济、旅游服务为主的二、三产业,立足优势,强势突破,全力推进可可托海镇各项事业发展。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增加值769万元,较上年增长26%;农牧民人均增收262元,达到3767元;完成镇级财政收入27.6万元,较上年增长31.4%。 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招商引资该镇于2005年股份经营方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营项目集牲畜收购、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主要生产牛羊肉的半成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当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2006年,该公司继续投资20万元完成屠宰加工线改造,屠宰羊4.7万只,牛2000头。该企业的兴起将促进周边乡镇与地方企业形成更加广泛和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联动合作,实现互补优势、互惠互利的经济“双赢”发展。同时,拉动可可托海镇周边区域牛羊育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依托地缘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可可托海镇重点培育扶持了以牛羊育肥、禽类养殖、獭兔养殖及阿魏菇大棚种植等产业,并将其作为后续发展的产业重点扶持好,培育好。同时,做好黑加仑等特色果蔬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截止2006年已种植黑加仑700余亩,2007年力争突破1000亩,引资筹建黑加仑果酱加工厂,形成黑加仑产业。[2] 人口数据/新疆可可托海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011 男 3010 女 3001 家庭户户数 18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5976 家庭户男 2983 家庭户女 2993 0-14岁(总) 1317 0-14岁男 656 0-14岁女 661 15-64岁(总) 4448 15-64岁男 2191 15-64岁女 2257 65岁及以上(总) 246 65岁及以上男 163 65岁及以上女 8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325 主要景观/新疆可可托海镇 神钟山神钟山就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大东沟景区。神钟山又叫“阿米尔萨拉峰”,缘于当地哈萨克民间流传的一段美丽凄凉的传说:从前,英俊善良的蒙古王准噶尔汗的小儿子阿米尔萨拉在草原上遇到了一位秀丽可人名叫其其格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相爱却招致阿米尔萨拉的哥哥洪台吉的嫉恨,他贪恋王位和美丽姑娘,就用武力将其其格掠夺而走。阿米尔萨拉心急如焚,连夜带领勇士们将其其格救了出来,向额尔齐斯河的深山峡谷逃去。在无路可走之下,他们只好爬上了一座形如扣钟、山体光滑的山峰。洪台吉带人追来,将石山团团围住,调来弓箭手向山上连续放箭。勇士们纷纷中箭倒地,血流如注,万般无奈,阿米尔萨拉只好抱着心爱的姑娘纵身跳下悬崖……为了纪念阿米尔萨拉,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阿米尔萨拉山,并说山体表面那一缕缕的带状沟痕就是当年勇士们流淌的鲜血。不仅如此,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说神钟山是成吉思汗翻越阿尔泰山征伐遗留的一口行军锅。据说,几年前,曾有牧民从山后攀爬到山顶,发现了一口铁锅和一把断剑。 三号矿坑可可托海三号矿坑位于距富蕴县城北部50公里处的可可托海镇,其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麦加”。可可托海三号矿坑长250m,深200m,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据勘探,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就像一顶巨大的草帽,2008年以前半个世纪的开采不过只是采掉了它的帽顶,2008年三号矿脉露天采矿场外侧、底部铍矿石保有储量达到2500多万t。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世界上*伟晶岩脉矿坑,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蕴藏着有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中国第五、六、九位。其规模大,矿种多,品位高,成带性分明。正是这个坑,在中国60年代曾为中国偿还了前苏联三分之一的债务。2008年正将“地质三号坑”申办为*世界罕见地质博物遗产。 温泉瀑布由神钟山再东行约八公里,在方圆几百米内有四个温泉,当地人称为季兰德温泉和三神泉。据说季兰德温泉可治疗关节炎、腰腿痛。在季兰德温泉附近,还分布着胃泉、降压泉和不饱泉三个神奇的泉眼。在温泉的东部,一屡青泉从一块高10多米的巨大山石上飞流而下,这就是著名的温泉瀑布。季兰德是蒙古语的音译词,意为蛇。这里共有五眼温泉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两岸,南岸两眼相距仅两米,水温微烫,北岸有三眼。山上峭壁下的一眼泉水略呈红色,被当地人称之为血泉,并传言泉水可养心脏。在半山腰上的一眼被当地人称作不饱泉,传言可治胃病。还有一眼在额尔齐斯河边的岩石下,水温*,约40℃左右,传说在此盘伏有几条花蛇,季兰德温泉也就因此得名。三神泉分别为“圣泉”、“天泉”和“仙泉”三个温泉,其中“圣泉”是当地海拔*、水量*、含有益微量元素最多的温泉。该温泉地处温泉县城北三百米处的山脚下,由许多相邻的泉水组成,每个泉池都像一锅沸腾的开水,翻滚细浪,飞溅水花,吸引众多游客。 桦林公园沿可可托海镇东北行约5公里,就是天然的桦林公园,它座落在额尔齐斯河一个很大的凹岸河湾上,在秋天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之一。 野鸭湖可可托海的野鸭湖素有白洋淀的美誉,湖中大小浮岛20多个。伊雷木湖位于可可托海镇西南7公里处,中国*也是*地下水电站就是依此湖而建。伊雷木湖湖水深蓝,碧波万顷,无比清澈,无比透明。东西两侧雄峰屹立,南北两侧绿树环绕,这一切又奇妙的倒映于水中,形成两幅重叠相连的画面。 旅游推荐/新疆可可托海镇 额尔齐斯河可可托海位于地处阿勒泰山脉中部南坡中山带,可可托海,蒙古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由于可可托海特殊的地质构造、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作用明显,形成许多深沟峡谷。融阿尔泰山地特有的山景、水景、草原、奇特象形山石、淘金、温泉等奇观于一体的丰富自然景观组合区。 在距可可托海镇镇10公里处有1931年8月11日地震遗留下的一条规模宏大的地震断裂带,它是世界上最罕见、最完好的断裂带之一;有申报*含几十种矿物质的3号矿坑地持遗迹;额尔齐斯河水源头自然风光;伊雷木湖湖水清澈透明,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度假的好去处;独特的冬季冰雪资源,有神钟山、大石门、小石门、温泉、神泉、仙人洞、奇山怪石等,也是寻找碧玺、海兰、水晶、雪莲、冬虫夏草等宝地。[3] 社会保障/新疆可可托海镇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文明形象有力提升。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等形式,加大共驻共建力度,改善了社区党支部及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促进了社区服务的发展。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中心,投资108万,建成了1208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及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及广场全部交由社区居委会管理,为社区居民创造更优越的健身、休闲、娱乐环境。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发展社区经济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社区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社区再就业服务、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为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既满足了群众需要,又实现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一举双赢”,可可托海镇已建成社区服务网点10余个;团结路社区率先完成了社区办幼教的新路子,不仅解决了辖区居民孩子入托难的问题,还为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 ----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社区文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我们坚持“硬件更硬,软件更软”的原则,通过开展“五好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和“共驻共建”“结对共建”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加强了社区组织建设,为开展文明安全社区活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加快了文明安全小区的建设步伐。一是社区组织体系逐步规范。按照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标准,本着“优化结构,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协商议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并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制度和章程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三是社区居委会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基础资料档案、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八类十六项进行了统一规范,逐项逐条的进行落实,并按照统一格式全部上墙,有力地提高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一是社区文明氛围日益增强。我们坚持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内建立了科普画廊、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宣传社区法律、卫生、科普、消防知识及新人新事新风尚,定期更换内容。在社区内开展以“科技、教育、卫生、法治、民主、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六进社区”活动。对社区各类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以社区业余文化艺术团体,经常性开展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占领思想。二是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日益活跃。通过开展“我为党旗添风采”、“争做24小时党员”、“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奉献在社区”、“三个代表在社区”等活动,2005年以来,累计为居民办实事68件。三是社区治安情况日益稳定。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立了社区治安志愿者联防队,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办证率达到98%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建档率和帮教率达到100%。 可可托海镇将立足优势,围绕县委、政府提出“十一五”发展规划战略,理清思路,适应形势,着力突破,为“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www.keketuohai.com.cn - 2021-07-27 - 收藏
共 4 条1

“新疆景点”网站目录名站首页推荐

手游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