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428分类目录-新一代网址导航!
当前位置:428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文化教育 » 大学

“大学”网站目录

“大学”网站目录

  •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留学预科, 北京服装学院留学预科班,北服留学预科,服装设计留学,服装设计专业留学预科,北京服装学院国际本科 网站百科: 学校概况/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近年来,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办学,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员工700余人,设有5个二级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工业设计与信息工程学院)、2个系(外语系、美术系)、2个教学部(社科部、基础课部)、1个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及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部和研究生部。有18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第二学士学位点、4个双学位点。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设计艺术学、材料学)和3个市级科研机构(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学校坚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年来,非艺术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银奖、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比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等各类奖项21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艺术类学生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592项,包括“汉帛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银奖、“2006‘大连杯’*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暨*国际服装创意设计邀请赛”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第53届世界*季军、戴比尔斯*钻饰设计一等奖、“2006CCTV时尚*”首饰设计大赛钻石组金、银、铜奖等重要奖项。特别是在2007年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的8件入围作品中有6件出自北京服装学院,为此,比利时王储妃玛蒂尔德公主殿下亲临学校,主持该大赛*地区获奖作品发布仪式。在国际与地区间,与法、意、英、日、韩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许多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生活动、师资培训等,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香港桑麻基金会、意大利卓凡尼·华伦天奴公司、美国PLAYBOY公司、香港渝振集团公司、信达集团、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等国(境)内外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多项奖学、奖教金。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学校在社会知名人士和知名企业的资助下,设立了“钱之光奖学金”、“桑麻奖学金”、“金宝奖学金”、“齐鲁石化奖学金”、“奋斗成才奖学金”、“奋进创新奖学金”、“风格与设计奖学金”、“天然奖学金”、“白领奖学金”、“爱慕奖学金”、“忠信奖学金”“上海和氏璧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另外,学院设立了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获奖面约为在校生的50%。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以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勤工俭学、绿色通道等方式为特困生解除后顾之忧。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共输送毕业生2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很高。2005年、2007年,北京市分别授予我校“功勋学院奖”和“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北京服装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努力建设成为“首都服装业人才培养中心、服装科技研发中心、服饰文化传播中心”,不断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历史沿革/北京服装学院 1959年,北京纺织工学院,朝阳区中纺里(临时校址、建院),在校学生474名。1964年,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朝阳区,定福庄,在校学生720名。 1968年,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文革期间迁入江西省分宜县五七干校,在校学生300名。1971年,合并办学,并入北京化工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1978年结束并校,招收*届统考生。1984年,北京化纤工学院(复校),朝阳区定福庄——和平街北口,在校学生1120名。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1998年,北京服装学院,朝阳区和平街北口,在校学生2530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80名;成人教育部在校学生2094名(政治函授学院875名,夜大学604名,成人函授及脱产班615名);共有在校生4704名。 办学条件/北京服装学院 院系设置学校秉承“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建立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现代服装教学体系。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造型艺术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计算机信息中心,以及研究生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28个本科专业,4个双学位专业点。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造型艺术系基础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专业设置普通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与金融)、商务英语、广告学(品牌策划与传播)、传播学(时尚文化与传播实验班、应用化学(服装安全与评价、纺织化学)、工业设计(艺工融合联合教学实验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色彩与功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师)、工商管理(企业零售管理)、市场营销(时尚品牌管理)、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艺术类服装与服饰设计、表演(服装表演与品牌推广)、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摄影、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绘画(油画)、绘画(*画)、雕塑、公共艺术。 师资力量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教职工780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3人,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和“服装设计与营销管理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有113人,并且还聘请了知名院士、著名企业家、设计师成为学校的特聘教授或者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截止2014年6月,北京服装学院有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已招博士生)。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 教学成果北京服装学院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形成了以本科为主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增设了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广告学、电子信息工程、摄影、绘画、动画等6个专业。学校承担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教育部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北京市级教改项目,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多次获得*、省部级以及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2009年到2012年教师出版教材及各类参考书120部,另有《服装工业制板》等14部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部——《服装艺术设计》和《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男装/女装)》等。《合成纤维生产工艺学》、《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术》等一批特色教材多次印刷,被国内其它院校同类专业广泛选用。此外,学校教师承担*规划教材19部;编辑出版服装类、美术类、艺术类三大系列教材33部。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截至2013年底,非艺术类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银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北京市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各类奖项171项,艺术类学生获“红点奖”、“汉帛杯”等国际国内大赛奖项656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截至2013年,学校向社会共输送毕业生2万余名,许多已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人物。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很高。2005年、2007年、2008年,北京市分别授予学校“功勋学院奖”、“时装之都建设育人贡献奖”和“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特别贡献奖”。 合作交流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北服共建的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项目,是集“创新人才培养、创意项目孵化、时尚创意企业聚集、国际国内时尚创意文化交流合作为一体”的创新产业园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饰时尚设计产业项目,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创业平台。 学术研究/北京服装学院 学术资源图书馆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1959年与北京纺织工学院同时建立。50年来,曾命名过北京纺织工学院图书馆、北京化纤工学院图书馆,1988年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图书馆拥有不同学科、不同语言的藏书84万余册,其中服装、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图书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电子期刊1万余种,多媒体资料2万部,各种数据库50余个。图书馆馆舍面积7267平方米,阅览室面积1344平方米,阅览座位900余席。设有中外文书库、期刊工具书阅览室、多媒体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集体视听室、时装信息中心、外版艺术图书阅览室、艺术书刊阅览室、电子文献检索室、北校区分馆。开展外借、阅览、咨询、信息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馆际互阅等服务。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90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积极为社会服务的高水平特色博物馆,也是一个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荣获“全国博物十大陈列精品——*制作奖”。民族服饰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服装专业博物馆之一,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博物馆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秉承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博物馆立足于服装学院的教学需要,将传播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以教学为根本,以为教学服务为前提,力求为本院学生创造高层次的文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民族文化的根源,为在北京服装学院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供了条件。现设有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和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良好平台。2008年,博物馆被北京市政府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现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前景广阔的教学基地、科研基地、育人基地和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科研成果学校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十五”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80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项。连续三年(2004~2006)均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该校主持完成的《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北京奥组委组织的“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中,学校“奥运会开闭幕式服装创意方案”被评为优秀标;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包括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服装三大类)、奥运火炬接力手服装、*运动员领奖服等5类服装均由该校设计完成。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04、2005、2006年度全国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统计排序中,北京服装学院分列第36、38、40位。2009年到2012年,非艺术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银奖、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比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等各类奖项21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艺术类学生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592项,包括“汉帛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银奖、“2006‘大连杯’*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暨*国际服装创意设计邀请赛”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第53届世界*季军、戴比尔斯*钻饰设计一等奖、“2006CCTV时尚*”首饰设计大赛钻石组金、银、铜奖等重要奖项。特别是在2007年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的8件入围作品中有6件出自北京服装学院,为此,比利时王储妃玛蒂尔德公主殿下亲临学校,主持该大赛*地区获奖作品发布仪式。 科研机构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5个市级科研机构,以及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之一的民族服饰博物馆和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建设项目——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服·南山*职业装研究院 学术期刊《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自1987年开始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2523/TS,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0564,季刊。首任主编李善馥教授,现任主编廖青教授。《艺术设计研究》(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原刊名《饰》,创刊于1992年,2009年6月更名为《艺术设计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服装学院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5869/J,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7518。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主编刘元风教授。 校园环境/北京服装学院 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在原廊坊校区的基础上,于2008年迁至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南。经过精心设计和紧张的改扩建,当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来*批学生,成为全校基础教育教学的主要基地。校区北邻六环路、紧靠温榆河,比邻立汤路和京承高速,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校区内外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艺术气息浓厚。北校区是一座集信息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区。校区建设坚持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校区内有综合教学楼2座、电教楼1座,配备多媒体教室30余个,为教学和学生第二课堂提供计算机400余台;图书馆楼1座,已与校本部实行一站式图书借阅,并与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建有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7块、羽毛球场2块、网球场2块以及现代方便的室内外健身场所;学生宿舍楼5座,为学生提供了近20000平米的标准化学生公寓和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校区与学校本部之间建立了高速光纤信息通道,实现了一卡通服务、校园网共享等,使北校区成为“两个校区、一个校园”的典范。 学校荣誉/北京服装学院 学校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十五”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80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项。连续三年(2004~2006)均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该校主持完成的《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北京奥组委组织的“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征集活动中,学校“奥运会开闭幕式服装创意方案”被评为优秀标;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包括工作人员、志愿者、技术官员服装三大类)、奥运火炬接力手服装、*运动员领奖服等5类服装均由该校设计完成。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04、2005、2006年度全国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统计排序中,北京服装学院分列第36、38、40位。学校坚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9年到2012年,非艺术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方案大赛银奖、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比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等各类奖项21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艺术类学生获国际国内大赛奖项592项,包括“汉帛杯”国际青年设计师作品大赛金银奖、“2006‘大连杯’*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暨*国际服装创意设计邀请赛”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致中华”服装设计大赛金奖、第53届世界*季军、戴比尔斯*钻饰设计一等奖、“2006CCTV时尚*”首饰设计大赛钻石组金、银、铜奖等重要奖项。特别是在2007年国际钻石高阶会议(HRD)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的8件入围作品中有6件出自北京服装学院,为此,比利时王储妃玛蒂尔德公主殿下亲临学校,主持该大赛*地区获奖作品发布仪式。 学校领导/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现任领导一览职务 姓 名 党委书记 呼文亮院长 刘元风党委副书记 朱光好副院长 廖青、贾荣林、仲丛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钱卫

    www.bift-edu.org - 2022-11-11 - 收藏
  • 眉山外国语学校

    眉山外国语学校

    眉山外国语学校

    www.msfls.com - 2022-11-11 - 收藏
  • 国际学校网

    国际学校网

    国际学校网为您推荐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全国国际高中、初中、小学等升学教育,提供国际学校入学择校信息、国际学校排名、国际学校资讯指南、国际化学校学费等信息,整合了A-Level课程、美国高中课程AP、IB课程、加拿大高中课程等热门国际课程,选择适合的国际学校帮您成功入读世界名校.

    www.guojixuexiao.org - 2022-11-11 - 收藏
  • 玉林教育信息网

    玉林教育信息网

    玉林市教育云平台 网站百科: 网站简介/玉林教育信息网 玉林教育信息网是由广西玉林市教育局主办,玉林市电化教育站制作维护的综合性地方教育信息门户网站,网站于2002年12月2日正式架构完成并开通。是《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广西*开通的地市级教育信息网。经历了近8年的发展,玉林教育信息网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的改版,目前,玉林教育信息网是集玉林市教育局政务公开网站、玉林市教育系统各二层机构网站等为一体的网站群,实现了我市教育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和新闻发布平台,内容涵盖教育动态、工作动态、教育概况、教育查询、教育资源、教育办公以及其他教育信息,是玉林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信息和获取教育资源的主要窗口。 应用系统/玉林教育信息网 1、中心网站建设:主要包括十八个二级网站:教育动态、教育行政、教育科研、招生考试、电化教育、教育装备、勤工俭学、远教工程、资源中心、视频点播教、教育概况、党建工作、榜样引领、成长在线、学生作文、成人教育、教育网服务、学校之窗以及各类专题。2、三个平台:(1)学校之窗平台:在教育网平台上建立学校之窗平台,学校的网站免费存放在教育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上,通过共享的学校之窗平台集中对外展示。(2)电子收发文平台:在教育网上全市共用一个电子收发文平台,不需要各县(市、区)再投入。2006年全市教育部门实现了电子收发文。大大节省了办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3)教育协同办公系统(oa),在玉林教育信息网的基础上共建教育协同办公系统,实现全市教育系统无纸化办公。3.两个库:(1)教育教学资源库:在教育网平台上建立内网免费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目前已有近1T的资源,包括购买中央电教馆的和本地制作的资源。(2)电子图书库:现有电子图书22000多册,免费内网共享。4、四个系统:(1)视频直播系统:在网络中心建有一个视频演播室,用于专家讲座、师资队伍培训、公开课讲课,通过教育网现场直播到各教育网用户收看。也可以实现单向网络视频会议。(2)视频点播系统:点播的视频有教育专题片、教学案例、教学音乐素材、本市直播等。为全市教育工作者免费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3)教育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包括中考成绩查询和教师各类考试成绩查询。这种查询在网内免费开放,每年我市中考考生成绩查询约有8万人次。(4)玉林市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系统:2005年12月开通,面向各县(市、区)电教站、各中小学校进行在线教育装备统计。5、一个基地:玉林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网络技术,以玉林教育信息网为载体,开发玉林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网络平台,形成玉林市青少年网络科普教育新基地。这是2005年市科技局立项的科技项目课题,2006年7月通过鉴定验收

    www.yledu.net.cn - 2022-11-09 - 收藏
  • 广西教育培训网

    广西教育培训网

    广西教育培训网--专门打造广西的考试教育培训招生、学习、服务一体化的教育门户网站

    www.gxpx114.com - 2022-11-08 - 收藏
  • 宁大家教网

    宁大家教网

    宁大家教网是专业的宁大家教中心,提供宁大家教,宁大暑假家教,宁大暑期家教,宁大家教信息,宁大家教老师,宁波大学学生家教,宁波家教兼职信息,宁波家教典范。家教热线:0574-82059006。 网站百科: 简介/宁大家教网   宁大家教网成立于2009年6月,隶属于宁波智慧家教服务有限公司,宁波智慧家教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家教中介、小班培训的教育咨询公司,在宁波地区拥有五年的从业经验,已经拥有一整套系统的运作方案,提供优质的家教服务。 服务内容/宁大家教网   宁大家教网提供中小学文化课家教,包括语文家教、数学家教、英语家教、物理家教、化学家教、钢琴家教、音乐家教、生物家教、地理家教、牛津英语家教、剑桥英语、新概念英语、3L英语以及成人高复、三校生家教、自学考家教、***脑、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四六级、美术、钢琴、电子琴、英语口语、艺术、钢琴、音乐家教、对外家教、外教、成人外语、计算机、平面设计家教等。 服务特色/宁大家教网   教员教师审核体系是提出的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保障家长合法权益的教员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宁大家教网必须对星级教员进行五方面的审核方可将教员推荐给家长。此管理制度一经推出就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而成为同行业对手竞相模仿的对象。 师资力量/宁大家教网   宁大家教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宁波大学,考虑到家教区域、距离、科目等因素,也有部分宁波工程学院、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是涵括宁波主要大学的的家教网站。

    www.ndjiajiao.com - 2022-11-06 - 收藏
  •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开放大学 网站百科: 历史沿革/云南开放大学 2009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与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办学。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云南作为全国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省份。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云南开放大学。2012年12月28日,云南开放大学挂牌成立,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六所试点建设的开放大学之一、中西部省份*开放大学。 办学条件/云南开放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711人,专职教师534人。其中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21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83人。 院系设置2016年3月,学校有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有25所二级开放学院,已挂牌成立了22所二级开放学院,17所县(区)学习中心,125个教学点,开设有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43个;云南开放大学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24个;高职教育专科专业34个。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系部设置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传媒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南亚教育论坛秘书处)化学工程学院网络与成人教育学院(奥鹏云南管理中心)城市建设学院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二级开放学院 曲靖开放学院玉溪开放学院红塔开放学院芒市开放学院珠江源工商开放学院保山开放学院昭通开放学院迪庆开放学院昆明开放学院临沧开放学院怒江开放学院腾冲开放学院大理开放学院文山开放学院红河开放学院交通运输开放学院科技开放学院祥云开放学院德宏开放学院特殊教育开放学院楚雄开放学院昆明职工开放学院---学习中心 玉龙学习中心鲁甸学习中心盈江学习中心永德学习中心普洱学习中心绿春学习中心昭阳区学习中心金平学习中心富宁学习中心丽江古城学习中心盐津学习中心建水学习中心砚山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普通教育专业设置学院类别专业文化旅游学院高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秘机电工程学院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印刷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学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工程造价经济与管理学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核算、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开放教育本科专业设置学院类别专业文化旅游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含师范方向)云南开放大学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云南开放大学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机电工程学院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云南开放大学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专科(维修方向)云南开放大学专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印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城市建设学院云南开放大学专科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 教学建设云南省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学工程与工艺云南省高职高专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云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印刷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光电子技术校外实训基地云南省精品课程立项:光学零件制造工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高职专业:光电子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 文化传统/云南开放大学 校徽释义:以云开大英文首字母YOU(YunnanOpenUniversity)进行艺术设计。图标用字母U变形为一个花蕾形状,以中文校名与U共同构成字母O,中间空白部分形成字母Y;字母Y上宽下窄的形状代表着开放大学“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形成字母U的花蕾形状以立体交叉的两个“U”形组成,象征着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O既取open(开放)之意,又含opportunity(机会)之意,意寓开放教育为社会公众提供学习的机会。1979表明了新开大与原电大的历史沿革和传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整体图案表现出云开大既是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创新发展的蓓蕾。[1] 校训开启行知,放香德艺 现任领导/云南开放大学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罗国权院长杜俊军 党委副书记史惠君副院长李昭明、辉国政、罗骥、密秀芳、吴荣华纪委书记王志梅

    www.ynou.cn - 2022-10-30 - 收藏
  • 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成都护士学校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卫校】成立于1915年;由四川省卫生厅、成都市教育局、郫县政府共同组建。学校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四川省卫校前列-华西卫生学校。 网站百科:【所属地区】【医院简介】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 学校概况/华西医科大学 前华西医科大学是卫生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医科大学。前身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创建于1910年。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学校设在四川省成都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三段。校舍建筑面积24.98万平方米。 2000年9月,为顺应*高校教育改革,与原四川大学(创建于1896年)合并,并组建华西医学中心。 设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药学院,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简称华西五院。 校史简述/华西医科大学 1910年 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采用当时牛津和多伦多大学的办学模式,目标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   1910年3月11日 华西协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初设文理教育三科。Joseph beech(美)出任校长。Beech在四川省当局和国民政府募得大洋万元(袁世凯捐资4000大洋),建校后在各方共募得资金400多万美元。   1912年 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分别举办了华大学舍建筑设计大赛,英国建筑大师弗烈特·荣杜易设计了现在属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华西坝建筑群。   1914年 开设医科,H.L.Canright(美)出任首任院长。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1917年 在Ashely Woodward Lindsay(加)主导下开设牙科系,成为*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   1920年 开始向少数优秀毕业生同时授予华西协合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24年 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   1927年 医牙合并为八年制医牙学院。   1933年 华大获得国民政府批准的正式办学资格,学校教育主权归属*人掌握,张凌高任校长。设文,理,医牙三学院,成为医牙为主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大学。   1932年 开设药学系   1934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式接受华西协合大学为兄弟学校,授予医牙学院毕业生医学博士学位和牙学博士学位,授文学院和理学院毕业生文学士和理学士学位。   1936年 开设公共卫生学系   1937年 与内迁华西坝的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成为成都历史上空前学术大师云集的开端。  1938年 组建“华大·中大·齐大联合医院”,抗战胜利后联合医院摘牌。   1942年 华大文学院院长罗忠恕在牛津大学提出一份中英文化合作计划,剑桥牛津相继成立中英文化交流委员会,东西文化学社在华西坝成立,一场对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由此发端。李约瑟,海明威,林语堂等人纷纷前来华西坝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纷纷致函表达沟通中西的愿望。   1946年 内迁高校复原,五大学联办落下帷幕。   1949年 解放前夕,华西协合大学已是1所包括文、理、 医、牙4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设有26个系和2个专修科,7 所附属医院。其中创刊于1946年的《华大牙医学杂志》已发展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口腔医学杂志。   1951年10月6日 人民政府正式收回华西协合大学,学校定名华西大学,刘承钊出任校长。   1952年 学校文理哲学院,社会学系民族学,藏品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划归四川大学;工学院划归成都工学院;农学院划归四川农学院;经济学系划归四川财经学院。   1953年 重庆大学医学类专业,山东医学院药学专业,浙江医学院卫生专业调入。学校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 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   1978年 恢复招收研究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   1985年 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1996年 通过211工程项目验收   1998年 成为首批211工程医学类院校。   2000年 与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址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1] 教研现状/华西医科大学 学科建设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现有医学类本科专业14个,硕士点77个,博士点7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在校本科生4479名,在校硕士生2600名,博士生968名。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口腔医学。(覆盖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法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统),内科学(消化系统),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妇产科学,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位列*高校医科第四(不含军队院校)。   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排名 *轮,2002年~2004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高校第14名,临床医学高校第10名,口腔医学第1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校第11名,药学高校第9名.   第二轮,2007年~2009年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高校第5名,临床医学高校第5名,口腔医学第1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校第6名,药学高校第6名,中西医结合全国高校第3名。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截至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有9篇当选,位列*高校医学第四(不含军队院校)。 科研单位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类疾病生物治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口腔生物医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时间生物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发布的*科技论文统计显示: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41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五。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364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571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81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969篇,位列全国医院第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31篇,位列全国医院*;四川大学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7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0,口腔类医院*。   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975项,总科研经费3.13亿元,发表SCI收录论文578篇,EI收录论文62篇。 华西五院/华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是四川大学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坐落在美丽的锦江河畔华西校区,2001年7月由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247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8名,副高级职称53名,中级职称88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博士生导师30名(目前正招生19名),硕士生导师59名,博士后在站人员6名。74%的教科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   学院设有13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2个服务性科室,一个鉴定中心,9个研究室。学院现有\"211工程\"及四川省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 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读博士生129人,硕士生193人。学院现有本科专业2个:基础医学、法医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学生;接受海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学生;承担全校研究生、七年制学生、本专科学生近五十门课程,每年近3万学时的教学任务。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建院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成果协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锦江畔,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她的前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建立存仁、仁济医院;1914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成立医学院,将其作为教学医院。经过113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是*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基地,西南地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循证医学中心,国家新药、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   华西医院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设有34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附设涉外医疗的四川省国际医院。2005年门诊量202.9万人次,出院病人8.7万人次,手术4.4万台次,平均住院日11.3天。连续10多年来,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着强劲上升势头。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23个;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2个,“211工程”学科建设重点项目3个,卫生部学科重点建设项目9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最近五年获得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发表论文总数和SCI论文数连续5年名列全国前茅,主办有9种被国际、国内权威机构收录的*学术期刊。   华西地灵人杰、精英荟萃;有高级职称专家400余人,其中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5名,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1名,全国教学名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8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7名。医学教育设立了五个专业,在院学生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数量。长期以来,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医学教育方面始终坚持“精英、精致、精品”的教育思想,保持重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一代代华西学子在医学界创下了良好的声誉。现在,学院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有博士点29个,硕士点覆盖所有学科及其亚专业。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杜甫留下千古绝句的万里桥头,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始终坚守着“关怀、服务”的理念,坚持着“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的精神,高扬着“为祖国奉献、为事业创意、为团队进取”的旗帜;象诗人吟颂的那艘“万里船”一样,在医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向着“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学院/医院”的目标,扬帆远航。   医学院/医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机制,现任院长:石应康教授,党委书记:郑尚维教授。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是我国最著名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办学历史长、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建树丰富。学院起源于1914年建立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卫生学与公共卫生学课程组”,1936年成立“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卫生学与公共卫生学系”,1951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命名为“国立华西大学公共卫生学系”,1953年10月更名为“四川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86年10月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2001年起,学院始用现名。   学院现设有15个教研室、职业病防治医院(华西第四医院)、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2个研究所、2个省重点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个省重点实验室(分子毒理学实验室)和4个基础课程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分析测试中心、计算机分中心、毒理学实验室、实验动物房、《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和院资料室。*预防医学科学院华西分院和4个省级以上学会挂靠学院。学院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拥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设有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属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保险专业方向(属公共事业管理),医药企业管理专业方向(属公共事业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方向)。有分布于内地和沿海城市的26个教学实习基地。此外,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是四川省技术监督局认可的“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已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并是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机构”。   学院在1974年组建的职业病防治医院(华西第四医院),是全国*由卫生部直管的职业病防治医院和西南地区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培训中心,目前拥有130张病床,10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并设有高压氧治疗中心和骨质疏松及骨痛诊疗中心。 学院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既是1982年卫生部在全国建立的6个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之一,也是卫生部、财政部、世界银行共同在我国建立的“卫生经济研究与培训网络”的成员单位,该中心除参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本科教育教学外,主要承担大量的卫生部、卫生厅以及其他卫生部门的在职管理干部的培训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卫生管理人才。近20年来,中心组织学院各学科教师承担、参加了多项国际国内科研课题,许多成果已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目前学院的在职教职工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2人(含在职博土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6人);讲师、主治医师97人。在校本科生1313余人、硕士生199人、博士生66人。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97项科研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学院教师共主编和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00余部,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学院主办的《现代预防医学》是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科技部统计源期刊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近10年来,学院先后派出122人次出国讲学、考察和进修,邀请来院访问、讲学和学术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70多人次。聘请了7位著名外国专家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特聘教授。与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与多方面的合作。学院36名教师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理事或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41名教师担任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副主任委员及理事。   积90年的办学经验,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院本部、职业病防治院、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三位一体”的办学结构和“科学研究为导、教育教学为体、社会服务为用”的办学理念。全院师生以“自强不息,直道而行,千仞可及”互勉,决心继承我院已故著名学者陈志潜教授、过基同教授、盖宝璜教授等前辈的遗志,创造学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华西药学院药学院现有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分布在风景如画的华西钟楼和荷花池畔。药学院现设药学本科专业。为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物、药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物、药理学)。1个*重点学科-药剂学;2个省重点学科-药剂学,药物化学;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和天然药物学实验室。 药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7人,讲师56人。省学科带头人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药学院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药理学、生药学、药剂学、临床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12个教研室,4个学生公共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1个资料室。还有中草药标本室和药用植物种植园。药学院为本科生开设31门必修课,21门选修课,为硕士和博士生开设41门课程。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200名左右,博士生、硕士生90余人,全院在校1000余人。 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前身是成都仁济牙科诊所,建于1907年,1912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1928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病院, 1951年更名为华西大学口腔病院,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85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被誉为*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和摇篮。 华西口腔医院实行教学、医疗、科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现有教职工43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15人。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椅300台,病床200张,年门诊及预防保健40万余人次,住院3000余人次,手术2500余台次。医院设有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黏膜病科、修复科、唇腭裂外科、创伤与整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正颌与关节外科以及口腔种植中心、口腔正畸治疗中心等临床科室。华西口腔医院以“热忱·关爱”为服务理念,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服务宗旨,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川省“十佳城市”医院、四川省“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成都市诚信示范医院、优秀教学医院及园林式医院等称号。 华西口腔医学院设有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放射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种植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修复工艺学等学科及教研室。口腔医学以及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基础医学均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是国家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精品课程;2001年,口腔临床医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先后为国家培养本专科生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27人,台湾籍及国外留学生98人;现有在校学生1229人,其中研究生882人、本科生244人、港澳台及国外留学生103人,是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华西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36年成立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牙研究室,1949年扩建为口腔病研究室,1958年成立口腔医学研究所,1983年成立口腔医学中心实验室,1989年建立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2年建立教育部和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拥有空间5600平方米,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团队和一批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先后承担了国家 “863”课题、“973”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大批课题,2005年进入国家985二期工程建设,成为全国*进入985工程建设的口腔医学学科。实验室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加拿大、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有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进行联合培养研究生,广泛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2005年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科技部良好实验室,2007年批准筹建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所附属医院/华西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是全国规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医院 ,拥有床位4300张。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  是全国*卫生部部属妇女儿童医院,是西部地区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妇女儿童专科三甲医院,拥有床位466张。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是**口腔专科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享誉海内外,是国内外知名的口腔专科三甲医院 ,拥有床位200张、牙椅300张。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是全国*卫生部部属职业病医院,是西部地区的职业病患者的诊疗中心和四川省急性中毒救援医院 ,拥有床位400张。   2009年度四所附属医院门、急诊数量达4351960人次,出院人次180941,手术台次90515。

    hxwxedu.com - 2022-10-29 - 收藏
  • 辽宁工业大学官网

    辽宁工业大学官网

    辽宁工业大学 网站百科: 学校简介/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8年8月,升格为大专,校名为锦州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4月,升格为本科,校名为锦州工学院;1992年6月,更名为辽宁工学院;2007年3月,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数理科学系、文化传播系、社会科学部、体育部、计算机中心等15个本科教学院、系、部和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等4个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材料物理与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培养基地;汽车新材料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3个实验室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专业;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辽宁省汽车制造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历史沿革/辽宁工业大学 1951年,锦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立;1960年4月,升格为锦州工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院题写校名;1969年10月,锦州工学院停办;1978年4月,锦州工学院恢复,复办后*次录取新生246名;1992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辽宁工学院;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四所高校之一,获得了硕士学位的授予权;1995年,成为中国首批评价合格的高校之一;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辽宁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立足发展,抓紧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占地93113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36918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50880平方米;学生宿舍98181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亿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068万元,生均5915.14元。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坚持服务教学,丰富文化内涵,着力建设绿色校园,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营造典雅幽静、整洁规范、安全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先后被锦州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辽宁省绿化先进单位”;2004年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标兵”。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代又一代辽工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国家和辽宁地方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三万多名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一代辽工人将秉承“砺器悟道”的校训,按照“提高质量,充实内涵,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办学方略,努力地为把学校建成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社会学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而奋斗。 学科建设硕士学科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3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等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重点学科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省特色学科项目1项,省培育学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特色学科项目:材料物理与化学省培育学科项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院系设置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软件学院、光伏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20个教学院、系、部,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中小企业服务中心、CAD应用发展中心、汉语言培训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有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科性办学格局。 师资队伍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80多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和千人层次人选17人,辽宁省中青年社会科学人才百人层次3人,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4人。 教学成果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观念,面向辽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适应社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选课制、导师制、教考分离等制度,2000年被省教育厅列为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以精品课和优质课建设为主线,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已建成省级精品课4门,校级精品课15门,并对12门重要基础课实行了课程负责人制度, 近年来,教改课题立项169项,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52项。实行学校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责任人,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坚持全方位的教学检查、评教评学、教学督导、教学奖惩、信息收集与反馈和校内教学评估。2002年开始实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效果良好;重视实践教学,学校设有金工、电工电子、计算机、现代加工4个实训中心和60个教学实验室,55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园网运行良好,已开通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图书资料阅览与查询平台等多个应用系统,目前已有60余门课程在网上运行,部分实验课实现网上演示和预约。教师积极投入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270多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学时占授课总学时的24.75%。以设立创新学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生英语、“挑战杯”科技作品制作等各类科技竞赛,获省级奖励127项,获*奖励81项,所获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科技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承担*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33项,市级课题169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600余项。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450篇,其中94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41篇。出版著作57部。科研成果鉴定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钢的成分设计与性能预测、金属熔体外场处理技术、模糊控制理论等项目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合金价电子与成分设计所取得的成果,已被本溪钢铁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采用;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汽车安全气囊、举高消防车等项目,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学术研究/辽宁工业大学 科研平台截至2014年3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汽车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电动汽车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材料轻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汽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光伏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汽车振动与噪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成果2009年至2014年3月,学校共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及省、市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500余篇。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6月,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文献资料140万余件(册)。其中,纸质图书文献108余万册、报刊3.5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35617种、电子报纸余400种、其它类型文献47558余件。先后引进了《中国CNKI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重庆维普数据库》、《博看网》、《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Springerlink》、《Emeralder》《EBSCO》等中外文数据库,另购有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库、VERS维普考试资源系统、超星学术视频等数据库,同时努力争取试用各类数据库10余种,并自建了辽宁工业大学硕士论文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学术刊物《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版)》其前身为1982年8月创刊的《锦州工学院学报》。1993年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优秀期刊评奖中荣获优秀期刊奖;1995年,在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学报三等奖;1998年,荣获辽宁省机械工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编辑部。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3月。国内统一刊号:CN21-1415/C,ISSN1008-3391。2001年双月刊,开本为大16开(A4幅面),142页。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2003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辽宁工业大学 校训“砺器悟道”的直接含义:在“器”的磨砺中领会“道”的深远。“砺”:一意为磨刀石,见《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一意为磨,见《书·费誓》“砺乃锋刃”。“器”:器皿、工具。“悟”:领会、理解、觉醒。“道”:一意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见《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一意为人生观、世界观,见《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制器”与“砺器”的关系“制器”即制造工具,狭义地讲,学校是研究和传授制造工具的知识与技能的高等学校。但是,同样是工具的制造,方法目的不同,精神状态不同,其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而“砺器”指的是高水准的工具制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说“砺器”:其一,“砺器”体现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不为挫折而泄气,不被困难所吓倒,有“铁杵磨成针”的信念和韧劲;其二,“砺器”体现着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不只求做完,更要求做好做精,强调制造出高质量的精品。“事理”与“道理”的关系“事理”是关于具体事物和专业领域的知识,是学校直接的授课内容;“道理”则是关于“道”的理论,是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理”中所总结概括的共性本质,既体现着对“事理”的提炼,也体现着对“事理”的深化。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明白“道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道德境界,是基本的办学任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说“道理”:其一,“道理”是对具体专业知识的共性提炼,体现为反映本质规律的哲理,并具有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意义;其二,“道理”突出地表现为正确指导社会生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情操为实现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目标而导航。“砺器”与“悟道”的关系“器”与“道”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本体分析和本质探索的一对范畴。《周易·系辞传》中讲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砺器”与“悟道”的关系从“器”与“道”的联系中,强调了“砺器”的宗旨与“悟道”的途径。一方面,要在“砺器”中“悟道”,学校不是培养头脑简单的工匠,而是要在“器”的磨砺中领会“道”的深远,探索规律,把握本质,作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将“悟道”的收获贯彻到“砺器”的实践中,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砺器悟道”体现了科技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砺器,即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地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悟道,即探索规律,追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文素质,培养出懂天道、世道、人道,明事理、道理的综合型人才。“砺器悟道”体现了“务实”与“求真”的统一。“砺器”要求从实际出发,勤恳做事,老实做人,既要克服懒散习气,也要去除不去实际的幻想,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悟道”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不满足于肤浅的认识,善于深刻分析,理性思考,自觉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砺器悟道”是求真务实的方针在办学过程中的切实贯彻。 校徽标识的主体由汉字“辽”的抽象图形组成,“辽”字的下部又很巧妙地形成了一本打开的书。抽象与具象的结合,文字与图形的延续,体现了学院注重教学、以学为本、探求真理、学术精湛的思想内涵。标识主体形象又可看成是粗壮有力的汉字“工”,突出体现学校工科院校的性质和传统优势,以工科专业为主体,汇聚理、商、人文等多学科的特色。“工”字的粗壮,传达着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保持工科专业的优势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领域。标识主体背景是经过弱化的一大一小两个镂空椭圆形。两个椭圆形的轨迹相互交叉,相互贯通。背景图形贯穿整个标识图案,象征着宇宙和未来。简洁的背景图案衬托着醒目的主体形象,使整个图案具有统一感。主体与背景相结合,既有形象上的方与圆对比,又具备时空中虚与实的沟通。对比中体现深邃的理性,沟通中反映时空的永恒,这一形象昭示着学校面向未来的发展宏图。整体标识下部书写数字“1951”,表达学校始建于1951年,明确了学校建校的时间,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主体图案的外围是色彩渐变的圆形边徽。整体颜色青春、明快、亮丽符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彰显了学校“开放、自由、创新”的校园文化。整体标识厚重、朝气、富有现代感,是学校精神文化、价值理念的凝结。 学校领导/辽宁工业大学 党委书记:王建中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何辉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樊琦副校长:佟绍成、王铁、李卫民、刘振安

    www.lnut.edu.cn - 2022-10-25 - 收藏
  •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 网站百科: 学院简介/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6年的处州学堂。学校于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主要承担为丽水市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是浙江省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校园占地900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758万元,馆藏图书97万册。学校设有人文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机械电子与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体育系等11个二级学院(直属系)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共有23个本科专业和47个专科专业。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800名,在职教职工962名(专任教师733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60名,其中正高39名)。学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大学,西班牙伊塞普大学等国外6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丽水学院形成并坚持地方性、师范性和民族性三大办学特色定位,围绕地方支柱性产业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全校师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符合国家标准、适应社会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合格本科学院。 机构设置/丽水学院 党政管理部门 办公室、纪委、监察审计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科技处、计财处实验设备处、后勤处、保卫处、人武部    直属单位 图书馆、学报编辑部、成教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网管中心)、后勤总公司群团组织工会、团委 现任领导/丽水学院 院党委领导简介书 记:肖建中副 书 记:张建平、徐德钦纪委书记:张建平党委委员:朱土兴、吕立汉、胡学云、郭献进、吕绍明院行政领导简介院 长:朱土兴副 院 长:李江波、谢林森、吕立汉院长助理:钱栋霖、申世英 历史沿革/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前身为丽水师范专科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的处州学堂师范科。1907年处州学堂改为处州师范学堂。抗日战争期间,处州师范学堂停止招生。浙江大学等省内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到丽水办学,还创办了英士大学,其校址就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在云和县重建浙江省处州师范学校。学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当时浙南学生运动中心,学校先后有二十多名进步师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武工队和游击队,处州师范学校第三届学生会主席颜志祥烈士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49年处州师范学校从云和迁到丽水三岩寺,1954年改称丽水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浙江省师范学院丽水分校。在此基础上,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丽水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8月,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03年4月,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丽水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3月20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抗战时期创办的英士大学旧址1946年,在云和重建处州师范学校1951年的处州师范学校 院系设置/丽水学院 人文学院人文学院 2005 年在原中文系、政史系、社科部的基础上成立,现为丽水学院的二级学院,下设党政办、学工办、中文系、政法系、思政部五个部门。多年来原有的各个教学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合格的人才,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002 - 2005 年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均达到 97 %。近年来,学生考研氛围日渐浓厚,自 2000 年以来,共有 22 人考上浙大、北师大、南京师大等相关院校,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人文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专业和实践动手能力,正在 2005 学年新生当中推行导师制,实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个性方案。人文学院拥有一支结构比例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职教师 66 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 31 人,其中教授8人,高职称教师占总数的 47 %。博士、硕士等高学历教师 39 人,其中博士后 1 人,博士 5 人,高学历教师占总数的 60 %。有 2 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省“ 151 人才” 2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 人,市“ 138 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2 人,*普通话测试员 2 人。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现开设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涉外文秘、新闻传播方向、政史教育、社会工作、综合文科等。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校重点建设专业、历史学专业是校重点扶植专业、古代文学、应用哲学是校重点学科;《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浙江省精品课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校级精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是校优秀课程。在浙江省省招生的基础上,面向湖南省、吉林市及周边省市扩大招生,并重视为各少数民族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现有全日制学生 36 个班, 1452 人,其中本科 416 人,专科 679 人,高职 325 人,中专 32 人。少数民族学生 82 人,来自畲族、满族、侗族、回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黎族等。外省学生 36 人,其中吉林籍 24 人,湖南籍 12 人。学生党员 46 人,团员数 1410 人。成教在册生近 900 人。学生日常工作井然有序,社团活动丰富向上,其中中文团总支 2004 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数理学院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在丽水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原丽水学院数学系和物理系于200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设数学系和物理系。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数学教育、物理教育二个专科专业。拥有浙江省重点学科—基础数学, 校级重点学科—函数论,校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物理学。学院师资实力雄厚,生源充足,现有在校生1098名,其中本科生549 名,26个教学班,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6人,博士3人,硕士12人。有2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另有15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近几年来,已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4项,发表在SCI源刊、国家一级刊物的学术论文60余篇。学院设有基础物理实验室、计算数学实验室等两个建制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学物理教学法、近代物理、PASCO、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金属工艺、摄影、学生开放实验等10多个实验分室。计算数学实验室,包括数学建模、数学测量等多个实验分室。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实验室规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基础物理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592台(套),总价值256.282万元。现有实验用房建筑面积共有3211.95平方米。2003年7月通过浙江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被授予《合格实验室》。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师范生就业率为100%,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许多毕业生先后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学院近五年有46人考取了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近二年研究生考取率为15%以上。化生学院学院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丽水师专化学系,2005年6月丽水学院院系调整后,由原化学系、生物系和环资系合并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20人;博士3人,硕士24人。有一批治学严谨、敬业爱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骨干,还聘请了一批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授。全日制在校生1606人。成人教育学生300多人,学院下设化学化工系、生物系、园林系等3个教学系,现有3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高专专业。化学和园林技术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应用化学为学校重点学科。拥有建筑面积达1.27万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1000万元的2幢基础实验大楼,基础化学实验室已通过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拥有1个占地2万多平米、投资200多万元的省级高职高专示范性生态园林实训基地。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主持承担和参与了一批国家、部、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年来,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摘录30余篇,EI摘录10余篇,学院积极发挥学科、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以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服务社会的坚实支撑点,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浙江著名企业Nice样品判断实验室、有邦化工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和佳斯联合实验室等为代表的院企合作项目,成为丽水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典范。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在原计算机系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中的信息工程专业合并的基础上创立,下设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三个系部。现已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计算机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了8届本专科毕业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18人,是丽水学院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学院拥有一支年轻、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人,副教授以上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讲师与实验师29人。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形成了科研团队,先后完成了20多项校级以上研究课题以及10多项横向应用开发项目,累计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多篇。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实验设备先进。目前已建立了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综合实验室和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拥有8个教学机房,共配置了800多套教学微机以及网络设备,计算机综合实验室设有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实验分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EDA等实验分室,全院实验设备资产总值达1100多万元。学院充分发挥师资和设备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是丽水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软件专业水平考试、机关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中心考点。每年完成近万人次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学院现有一支会管理、懂业务、敢创新、善于开展学生工作的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学生工作井然有序,团学工作屡创佳绩。建院一年来,学生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赞许。经管学院经济贸易与管理学院(简称:经贸管理学院,或经管学院)前身是管理系和经贸系,于2005年6月正式成立为丽水学院的二级学院。经管学院下设党政办、学工办、旅游系、经贸系、管理系和社会服务中心等部门。旅游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三个教学系,共有教职工50人,副高以上13人,其中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 23人。全院现有7个全日制专业,在校生1800余人,分本科、专科两个培养层次,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区域经济学为省重点建设学科;旅游会计学和旅游规划学为省精品建设课程。学院现有旅游规划设计、星级客房、餐饮酒水、导游模拟、会计电算化、商务等专业实验室10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8 个。2005年以来,学院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广泛地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31部。承办了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科学基础转移会议、*首届刘基文化研讨会等多次国际国内研讨会;承担了《丽水市区地名总体规划》、《丽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丽水市宗教场所布局规划》、《莲都区旅游资源整合策略》、《云和工业园区网上技术市场》等20多项社会服务项目,为丽水市乃至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外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系浙江丽水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为丽水学院英语系,创立于1979 年,已有二十六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下设英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翻译与研究中心等系部。设有英语、英语教育、应用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现有在校生890 余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9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6人(含正高),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 48人(含在读)。先后有7位教师出国进修或留学,本院还长期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执教,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有功能先进的语音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室多个,英语调频台2个。学院教学改革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商务英语专业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门课程被列为精品建设课程。在人才培养上,我院坚持“语言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良好、优势特色鲜明”的宗旨,办学效果突出,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的外语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高的外语语言和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人才市场广受欢迎。近年来学生就业率逐年上升,05届200多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百分之百。我院成人教育也有长足的发展,现有高起专、专升本层次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和英语教育等专业。10多年来,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1000多名成教毕业生。艺术学院丽水学院艺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是在原丽水学院美术系和音乐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二级学院中*特色和活力的学院之一,是丽水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基地。艺术学院成立后,提出了“跳出艺术看艺术,立足地方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学院、窗口学院”的办学目标。以高标准、新理念和独特的培养方式为自己的立院之本。遵循艺术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为浙江省培养了大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毕业生活跃在浙江省各级各类艺术岗位,从事艺术教学和艺术工作。艺术学院现有美术、音乐两个系,开设美术学、艺术设计、工艺美术、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等8个专业;在读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00多人。下设绘画、书画、艺术设计、声乐、钢琴与器乐、理论与表演等6个教研室以及艺术培训服务中心和艺术研究所。艺术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其中艺术中心和音乐楼,设计先进,功能完备,为艺术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配备了石雕实验室、陶艺实验室、音乐厅、音乐欣赏实验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排练厅,有钢琴211架,各类乐器500多件,为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成才平台,师生作品曾多次获*、省级、市级等各类展览和比赛的各种奖项。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教授1人,副高级职称14人,硕士指导师1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4人,*心理咨询师6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或硕士学历教师9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人,攻读硕士学位9人。教育学院下设院办、学工办、初等教育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部、普通话教学部。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1年7月。该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小学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按照“综合培养、有所侧重”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培养出的学生因素质高、专业精、技能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现开设初等教育专业中文、数学与科学、英语三个方向,面向全省招收少数民族、汉族学生。目前共有15个教学班级,600名学生。教育学心理学教学部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教育学、心理学必修课,面向非师范生开设社会心理学、公关心理学等课程;设有心理咨询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心理压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负责各个学院心理协会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普通话教学部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并负责全校师生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同时承担学校口语艺术协会的指导工作和语言文字的科研工作。普通话测试中心曾多次被浙江省语委评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推广普通话工作先进集体。除全日制教学外,教育学院现已开设文化艺术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教育学专业(专科)、教育学专业(本科)、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本科)、教育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本科)、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方向本科)等八个专业的成人高等教育,现有函授学员1233位。 对外交流/丽水学院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国际化程度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一个重要标志的今天,丽水学院正在谋求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经验、交流信息、共享资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水平的提高。学校聘请外籍语言专家来校长期任教,提高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组织教师出国访问考察、出席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选择和渠道。通过课程衔接、学分互认与美国肯恩大学、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学士。学校还正在同西班牙、美国、新西兰等其它一些知名院校洽谈合作交流项目。学院长期聘有外籍教师任教。选派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学习交流。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教育学院、New Brunswik大学、Coquitlam学院、St Thomas大学以及西班牙ESERP大学结成姐妹学校,进行校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合作学校与Coquitlam学院签定合作交流协议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考察, 开展合作交流德国记者吕切尔来我校采访报道学校办学成就学校与西班牙ESERP大学合作交流外籍教师上课 师资队伍/丽水学院 总体介绍学院2012年职教职工995人,其中专任教师696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7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的教师38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名录教授:马正义马松华王赳方建平方哲红叶挺梅叶萍恺叶华松叶晓平申世英兰家诚兰森华吕鸿吕立汉吕绍明吕耀平朱土兴朱庆华朱海平任清褒刘京杨杰杨乐平杨明华杨建伟杨俊才李江波李淑红吴香梅余德华邹建利宋宇晨张建平陈乐燕陈吴兴陈海燕邱云美林植华罗高峰金爱武金莉芝金晓峰周湘浙郑云法郑春奎赵鹂赵小杰赵理强侯红松胡伟飞徐德钦徐子勇郭志平郭献进黄巧玲麻朝晖谢林森蒋黎红潘丽萍其他图书资料研究员:施强教授级高工:徐耀坤主任医生:王明树汪小玉周赞华高教管理研究员:张奇施德东董漫雪舒增年 专业设置/丽水学院 园林技术(专科)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等单位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在学生主修的课程有花卉学、观赏树木学、园林美术、测量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hotoshop、3DSMAX)、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建筑设计等。通过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化学(专科)化学专业是学校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丽水师专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次年又被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截止到2011年4月,该专业有教职工2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1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丽水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专业教师已在国内外各级刊物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被SCI摘录30多篇,被EI摘录6篇。获省高校教学成果奖1项,25人次获得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省教育厅和市级科研课题12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本。化学专业拥有725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实验仪器设备总值591万元,拥有3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基础化学实验室已通过浙江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2008年化学专业被确立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旅游管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在校生324人,有生态旅游、导游、景区、酒店管理等多个培养方向。截止到2011年4月,该专业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士7人,还聘请了兼职教授定期前来讲学。教学上按照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动态发展的原则,实施教学平台+实践模块教学,依托学院的生态经济研究所、刘基文化研究所和畲族文化研究所,着重加强基地建设,已建旅游设计规划室、旅游商品策划室、餐饮实验室、酒吧实验室、标准客房和礼仪形体演练大厅等近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有校外旅游行业实习基地近40家,重点突出产、学、研相结合,主要培养宾馆部门经理以上、多技能的高级导游和其他高级从业人员。由于人才培养厚基础、重应用,人才培养定位科学,毕业生深受市场欢迎。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确立为浙江省重点专业。 学校地址/丽水学院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在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

    www.lsu.edu.cn - 2022-10-22 - 收藏
共 1394 条«12345678»

“大学”网站目录名站首页推荐

  • 阿姆斯特丹大学首页阿姆斯特丹大学首页

    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荷兰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目前荷兰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www.uva.nl

手游下载